宏觀調控有力有效
——二〇二四年中國經濟觀察②
“多虧有500萬元信用貸款,我們能夠盡快新建廠房和生產線。”搶抓市場機遇,湖南汝城縣陽光戶外用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何雄文信心十足;
“今年我給新房置辦了智能冰箱、洗烘套裝和新風空調,政府補貼疊加門店優惠,省了將近1萬元。”江蘇南京市民李先生實實在在感受到“兩新”政策的利好;
…………
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“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”。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《決定》提出,“統籌推進財稅、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,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。”
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,圍繞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,近期一攬子財政貨幣政策密集出臺,力道足、靶向準,極大地提振了市場信心。存量政策疊加增量政策,政策效能持續釋放,穩預期、強信心、增干勁,經濟向上向好的積極因素累積增多,為順利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提供有力支撐。
12月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,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,充實完善政策工具箱,加強超常規逆周期調節,打好政策“組合拳”,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、針對性、有效性。
政策持續發力,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
今年以來,財政政策適度加力、提質增效,貨幣政策加大調控強度,存量政策銜接增量政策接續發力,非經濟性政策和經濟政策同向發力、形成合力,守好實體經濟根基,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勢頭提供有力支撐。
財政政策用好空間、優化工具組合,強化國家重大戰略任務和重點領域財力保障——
眼下,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的順水河、南澧河、沙洺河夾道調蓄工程建設正酣。這是河北省今年29個國家重大項目之一,也是邢臺市增發國債水利項目之一,建成后將有效提升防汛減災能力。
今年,3.9萬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額度為歷年之最,截至10月20日,各地累計發行專項債券3.63萬億元,占全年額度的93%,支持項目超過3萬個。
統籌消費、投資,助力內需回暖。西部陸海新通道、東北黑土地高標準農田、“三北”工程建設……用于“兩重”(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)的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落實到位,加力支持重大戰略、重點工程建設。安排3000億元用于加力支持“兩新”(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)工作,助力產業升級,優化供給水平,更充分滿足群眾美好生活需要。
貨幣政策加強總量和結構雙重調節,金融“活水”源源不斷滋養實體經濟——
年內多次降準、降息,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;創設兩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,支持資本市場穩定發展;積極做好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……貨幣政策總量、價格調節齊發力,為實體經濟創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。
數據顯示,前十個月,人民幣貸款增加16.52萬億元,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7.06萬億元,其中,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5.69萬億元。
產業、就業、科技、生態等政策同向發力,經濟政策、非經濟政策形成合力——
建立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機制,啟動技能強企行動,推動重大政策、重大項目、重大生產力布局創造更多就業機會;多地積極探索建設“無廢城市”,提高廢棄設備及消費品循環利用水平……圍繞國家發展規劃、重大戰略,就業、產業、區域等政策協調配合,有效統籌穩增長和調結構,推動供需高水平動態平衡。
“近期,多數生產需求指標好轉,經濟運行呈現出回升向好態勢,這是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持續加力的積極成果。”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周茂華認為,牢牢把握經濟發展規律,科學高效決策,強化政策統籌,既注重宏觀調控,又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,充分體現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。
堅持精準施策,夯實“穩增長”底盤
今年以來,針對經濟運行中的新情況新問題,宏觀政策更加強化精準“滴灌”,推動更多資金流向重大戰略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,鞏固經濟穩中向好的基礎。
紓困解難,助力中小經營主體爬坡過坎——
“公司備貨需求持續加大,多虧有中國銀行150萬元的普惠金融信用類涉農貸款,讓我們抓住了優質農產品需求回暖的市場機遇。”深圳市和眾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建哲說。
自金融監管總局、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以來,中國銀行深圳市分行積極行動,深入園區街道、走訪工廠車間,讓低成本信貸資金更多更快更準地流向小微企業。
穩經濟,關鍵是穩企業。今年,扶“微”助“小”的機制體制和政策體系不斷完善:小型微利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政策延續實施,財政加力支持4萬多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,市場監管部門引導平臺企業用流量幫助平臺內商戶提升品牌知名度、擴大市場交易量……聚焦疑難、靶向施策,有效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突出問題,幫助經營主體渡過難關。
化解風險,打出政策“組合拳”——
“感謝保交房政策,房子不錯,小區環境也很好。”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閩南院子項目迎來首批交付,領到新房鑰匙的林先生笑逐顏開。在政策引導下,當地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,閩南院子項目獲得銀行信貸支持,緩解了開發企業資金壓力,確保施工進度。
利用專項債等支持盤活存量閑置土地、支持收購存量房,將“金融16條”和經營性物業貸款等政策適用期限延長到2026年底,全國層面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統一至15%……政策逐漸落地,積極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。截至10月31日,“白名單”項目貸款審批通過金額超3萬億元。1—10月份,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同比降幅比1—9月份分別收窄1.3和1.8個百分點,市場活躍度提升。
化解地方債務風險,政策有力。多項化債政策協同發力,2028年之前,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.3萬億元大幅降至2.3萬億元,平均每年消化額從2.86萬億元減為4600億元,不到原來的1/6,5年累計可節約地方利息支出6000億元左右。與此同時,建立融資平臺管理長效機制,優化金融政策安排,持續增強各地發債、管債、控債、化債能力,幫助地方暢通資金鏈條,增強發展動能。
涵養動能,支持發展新質生產力——
“研發低碳膠凝材料,把鋼渣‘吃干榨盡’。政策支持是企業堅定向‘綠’向‘新’的底氣。”河北省武安市新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田海奎說,近三年來,公司累計享受環保稅減免525.75萬元,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4138萬元。
江蘇省無錫市入選第二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,已選取集成電路、高端裝備、高端紡織服裝三個特色優勢行業集中精力開展試點建設;四川省成都市入圍首批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試點城市,積極實施設備更新、智改數轉、綠色提質、安全生產四大行動……政策“撬動”各地因地制宜、競相發力,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。
政策“紅包”持續轉化為實體經濟發展“紅利”。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,10月,高技術制造業、裝備制造業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8.9%、5.1%。截至三季度末,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35.75萬億元,同比增長25.1%。
“我國宏觀調控決策高效,逆周期調節手段果斷有力,解難題、化風險;同時跨周期調節手段科學精準,積蓄新動能,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。”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說。
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實施
加強宏觀調控離不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。
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《決定》提出,“必須完善宏觀調控制度體系”。為貫徹落實這一要求,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實施。出臺《關于完善市場準入制度的意見》等文件,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;各地各部門圍繞“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”加快科技體制改革,讓各類創新要素加速向企業涌動匯集;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,支持國內外機構合作創新……一系列重點領域改革統籌推進,注重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,推動形成更加科學的宏觀調控、更加有效的政府治理。
宏觀調控理念和思路不斷創新,將有力拓展調控空間、提升調控效能——
“我國有充足的政策空間和豐富的政策儲備”“中央財政在舉債和提升赤字方面還有較大空間,其他政策工具也在研究中”“2025年將繼續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并進一步優化投向”“2025年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堅持支持性的貨幣政策立場和政策取向”……從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的話語中可以感知,宏觀調控措置裕如,政策工具箱“儲備”豐厚。
“以總規模高達12萬億元的一攬子化債方案為例,從過去的‘化債中發展’轉向‘發展中化債’,為地方經濟減負擔、增動能,這是調控思路的創新。”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說,隨著宏觀調控理念與思路不斷創新,我國宏觀調控的前瞻性、針對性、有效性不斷增強,能夠更好把握政策力度、政策空間與調控效果,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,為科學宏觀調控形成有力支撐——
近日,湖南省財政廳、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稅務局、湖南省水利廳聯合發布《關于明確水資源稅改革試點有關事項的通知》,明確水資源稅收入按照省與市州、財政省直管縣25∶75的比例分享,市州本級與非財政省直管縣分享比例由市州本級研究確定。今年,水資源費改稅試點全面實施,明確適當擴大地方稅收管理權限,將有利于增加地方自主財力,為宏觀政策落地、激發地方經濟活力提供動能。
“只要我們堅定信心、真抓實干,積極主動應對問題和挑戰,一定能推動經濟發展態勢向好向上、結構向優向強。”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說。